企業融資騙局
今天給小伙伴們分享企業融資方面的騙局。
很多人對于創業是非常的向往,也非常期待某一天能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畢竟對于普通人來說,想要賺大錢要么靠投資,要么就得靠創業了
老師雖然沒有創過業,但是也看過幾本企業家的自傳,對于騰訊傳里的一個情節印象十分深刻
QQ剛開始的時候有大量用戶,所以公司需要大量的服務器,但是買服務器是要花錢的,當時的QQ還不知道怎么盈利,所以根本沒有錢繼續去買服務器。好在當時處于互聯網熱潮,只要跟互聯網沾邊的公司,都能融到大筆資金,這時候IDG和李澤楷的盈科投了220萬美金
但當時騰訊真的已經快不行了,到什么程度呢?IDG和盈科答應投資以后,因為法律文件起草需要時間,而且資金從境外進來,需要跑一堆外匯方面的手續,預計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到賬。但騰訊已經是眼看斷氣,真要等狗糧按照官方速度送到,可能已經死的梆梆硬了。
情急之下,IDG代表找到一位私人朋友,讓朋友幫忙先拿出450萬人民幣給騰訊續命,騰訊這口氣才算是接上了,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筆資金晚來半個月,我們今天就看不到小企鵝了。
從騰訊的這段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來現金流對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可以說融資是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經歷的。小伙伴們都知道,中國的小企業想去銀行貸款是很難的,怎么貸到款一直是企業家頭疼的問題,因為急著貸款而上當受騙也是常有的事情,老師帶大家看個例子
老師有個親戚王同學,他在北京是做服裝批發生意的,由于服裝銷售積壓無法及時回款,所以非常缺錢,但是王同學的這個小服裝廠當然是不符合銀行高大上的標準啦
有一天,王同學看到了一條廣告“中商財富融資擔保,專業辦理10萬元小額貸款,低息安全有保證!”這樣的廣告一下子就吸引到了王同學,然后王同學就找到了對方的聯系方式,并聯系上一位姓李的客戶經理
這位李經理告訴王同學,可以辦理10萬元的小額貸款,利率是一年10%。這個利率在民間貸款還是非常劃算的,于是王同學一口答應,并且約好下午見面
下午的時候李經理打來電話,說自己接到總公司通知,正在外地某銀行辦理業務,讓王同學先把8000元的手續費打到公司指定賬戶,自己將通知公司放款。
王同學當然也覺得事情不太對勁,但是電話那邊卻不時傳來“銀行叫號”的聲音,他認為對方確實是在銀行辦理業務,一想到著急用錢,就按照發來的銀行賬號,將8000元匯了過去。第二天上午,李經理給王同學傳真過來一份加蓋有“中商財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印章的合同書,王同學覺得這事妥了,于是填寫好又傳真回去。
不到一小時,王同學接到電話:“王先生,不好意思,經核算,您一個月的收入跟10萬元的貸款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我們無法確定您是否有能力償付這筆欠款,請您再繳納12000元的還款保證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放款。”于是王同學又交了12000元
等了近10天,他的賬戶一分錢貸款都未收到,而此時李經理及其秘書的電話卻已關機,王同學才意識到上當了,趕緊到派出所報案。后經警方初步調查,這是一起典型的小額貸款騙局。
由于王同學著急貸款,太相信騙子,所以造成一筆損失,這個事情發生也都一年多了,但是警察那邊并沒有進展,東西都是偽造的,根本找不到那邊的負責人。
有的小伙伴可能覺得這樣的騙局肯定騙不到自己,其實我的這位親戚挺機靈的,在正常情況下,的確不會有人陷入這種陷阱,但是當一個人急于貸款的時候,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我們再看一個隱蔽些的騙局
浙江的董同學因為要擴大公司,所以需要一筆貸款融資,于是通過中介公司聯系到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姓李
這家投資公司在王府井,地段很繁華,董同學第一次去這家公司,就感覺到這是一家高大上的公司。李經理非常熱情的接待了董同學,還介紹自己公司的情況,說是一家國際性的公司,在歐洲,美國,加拿大等等都有分公司,反正就是一家很厲害的公司。
李經理非常有信心的告訴董同學這個項目可以做,但是需要做一個融資報告,這個融資報告得由李經理的公司指定,需要3萬塊錢,先付一半的定金,基于對這家公司的信任,董同學覺得這個做法有道理,就答應下來。
當這些都做完了,董同學也把需要的資料都提交了,這個時候李經理告訴董同學,資料基本符合要求,等待審核。過了一些日子之后,李經理說要親自到董同學的公司實地考察下,董同學以為自己項目很受重視,非常開心
考察完了,李經理告訴董同學項目已經通過,可以簽合同了。董同學當天就飛到北京,第二天上午就去公司簽了借款意向書。董同學覺得這個簽約非常正規,對于這家公司又增加了幾分信任。
不過根據意向協議書,董同學需要提供一份律師事務所盡職調查報告,這一次是13萬元的費用,并且只要調查報告沒有問題,就可以簽正式合同。
董同學支付了這筆費用,并且盡職調查也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是簽約了,可是簽約的時間李經理卻一直往后推遲,并且以各種理由搪塞董同學。后面又以董同學提供的資料出現問題,讓董同學更新資料,最終董同學在規定日期前無法備全材料,視為自行放棄融資項目
就這樣董同學此前花費的十幾萬的評估費全打了水漂,這個時候董同學才明白這些都是騙子精心設計的騙局,經相關部門調查,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從來沒有為任何企業成功融資過,收入來源就是其指定的事務所按比例返還的調查費用
這種融資騙局往往設計十分巧妙,騙子公司不直接收取任何費用,而是通過推薦評估機構,以評估、法律文件、審計、商業計劃等形式收取高額手續費。騙子 公司與其所指定的評估機構之間早已串通好,一方收費、雙方分成。騙局做得很隱蔽,在這整個過程中簽訂的文件一般都真實有效,按照法律程序很難追究騙子公司的責任。
這樣的騙局都是利用了創業者著急融資的心理,相信班里的小伙伴們以后一定會有創業的,在融資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被投資公司響亮的名號欺騙,如果投資公司推薦評估機構,要求做評估、審計,一定要保持警惕,全面調查了解投資公司,辨別真偽,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