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美國入侵那么多國家沒人罵,俄羅斯打烏克蘭大家都炸了
文章開始前,要把態度表明:
我不希望俄羅斯輸掉這場戰爭。如果輸了,接下來的事就非常難辦了,美國今后徹底肆無忌憚,并且不出意外,俄國輸掉戰爭后會陷入長期的經濟低迷和極其悲慘的境地,我們就成了美國唯一需要對付的國家了,那種壓力,不敢想象。
這兩天無意中在頭條看到一個問題:為啥美國入侵那么多國家沒人說,俄羅斯打烏克蘭大家都炸了?
肯定很多人會說,強權即公理嘛。如果你真這么想,那也沒啥問題,不過真正樂于思考的人肯定不至于此,而是盡量去思考一個更加有深度的結論,比如上邊的那個說法到底對不對。
咱們先挨個分析下美國的歷次戰爭,看看輿論到底是啥態度。
首先是朝鮮戰爭,這場戰爭我在文章里講過,幾乎所有的參戰國都宣布自己是勝利的一方,中國自然沒話說,保家衛國嘛,把美軍從清川江趕到三八線。
朝鮮也說自己贏了,因為自己也抵抗住了美帝的進攻,獲得了天然合法性。
韓國覺得自己贏麻了,差點被滅國,后來竟然起死回生。美國本來在朝鮮戰爭前已經收拾行李回國了,然后又過來陪他們打了三年仗,自然得保護這個貨,韓國處于冷戰前沿,軍費開支卻不大,再加上美國的技術轉移,很快就發了。
那美國呢?美國很尷尬,但是也覺得自己贏了。他們覺得自己是在韓國馬上要被滅國的時候介入的,應韓國總統請求,在聯合國授權下去去的朝鮮半島,韓國那時候已經被趕到了釜山,馬上要下海了。當時蘇聯代表提出了抗議,但是那會兒聯合國不讓新中國加入,所以投票的時候咱沒去,聯合國就授權通過了。
后來美軍進入朝鮮,幫助韓國復國,美國覺得自己在性質上講,類似于當初幫助蘇聯打納粹,幫助中國打日本,就是幫國民黨一起打日本,原則上無可挑剔。
那為啥朝鮮戰爭變成了“被遺忘的戰爭”呢?有人說是因為沒打贏,其實看看美國人的書,基本沒有說自己輸了的,而且戰后很多將軍進入美軍高層,重要的資歷就是參加過朝鮮戰爭。只是美國嫌沒面子,對手是剛剛經歷了百年戰亂的國家,竟然沒能將對方徹底平推,最后在三八線附近打成了爛仗,讓人多少有點懷疑幾年前,他們在歐洲到底是怎么打的,所以怎么看怎么尷尬。
隨后就是越南戰爭,這次跟朝鮮戰爭不一樣,美國介入得完全沒道理,屬于給軍火商“去庫存”。當時的借口是越南人炸了美國停在北部灣的一艘船,美軍隨即在越南打了十來年的仗。
這場戰爭屬于純粹的非正義戰爭,并不是只有咱們這么說,美國國內幾乎所有知識分子都反對這場戰爭,《阿甘正傳》里也有大量的描述,而且這場戰爭是少數美國承認打輸了的仗。
為啥這么扯淡的戰爭卻沒成“被遺忘的戰爭”呢?
主要是因為老百姓都反對,少數利益集團支持,所以關于越戰的內容,都帶有一種“反戰”氣質,代表著他們的反思,有些人總覺得“反思”這事很高級,有點像咱們早年的“傷痕文學”。
現在美國文藝界的那些人都經歷過越戰,越戰期間的全國大串聯承載了他們的青春和激情,他們當時是很反對戰爭的,后來證實他們是對的,所以大書特書,誕生了一堆的電影和書籍。
從這個意義上講,也不是美國發動的戰爭完全沒人說,越戰這事就超級不體面,一直被罵到現在。
還有一個未遂的入侵,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
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肯尼迪政府其實入侵過一次古巴,不過他們沒有自己上,而是武裝了一堆古巴難民。
難民們沖上灘頭后,說好的美國轟炸機沒來,這些人被壓制在了沙灘上,大部分都被卡斯特羅給抓走了。后來美國給了古巴一堆食品和藥品,才把這些人又換回去。參與這事談判的,就是《間諜之橋》里的那個律師。
那為啥美國轟炸機沒去呢?
主要是肯尼迪怕人說,擔心大家說他侵略古巴,多多少少要點臉。
不過“臉面”這玩意是有價的,隨時可以拿來交易。隨后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美國的臉面就不是問題了,差點掀桌子打過去,當時海軍陸戰隊已經準備好了登陸作戰,突然危機就解除了,才沒入侵成功。
多說一句,美國為了制裁古巴,把古巴特產哈瓦那雪茄給禁了,不過禁了也沒啥用,這玩意就跟美國的茅臺似的,整個美國上層,從總統到富商,家家藏著走私的哈瓦那雪茄,不拿出來招待,客人就感受不到你的誠意。
現在的大毛和二毛之間的戰爭,像極了當初的古巴導彈危機,當時美國也是家門口被人給堵了,所以豁出去了。
美國后來既沒入侵古巴,也沒爆發核戰??夏岬嫌煤推椒绞浇鉀Q了問題,保住了美國顏面,關鍵是讓蘇聯蒙了羞,整體就又有里子又有面子,他也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蘇聯蒙羞這事也很尷尬,美蘇說好蘇聯撤掉古巴導彈,美國撤掉土耳其的導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土耳其的事。
接下來是海灣戰爭。
第一次海灣戰爭其實沒啥可說的,薩達姆沒啥道理滅掉了科威特,科威特跑去向全世界求援。
聯合國安理會在著名的“678號決議”里,授權美國帶著多國聯軍去打伊拉克,當時俄羅斯也投了贊成票。
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其實沒啥問題,是美國對外戰爭中爭議最小的一場,基本沒人罵它,戰爭性質接近上文說到的我國抗日期間請求美國的幫助。
中間有一次索馬里戰爭,也就是《黑鷹墜落》里講的那事。
確切地說,那個也不能算“入侵”,當地軍閥混戰,聯合國讓各國派維和部隊過去看看,當地一個軍閥襲擊了維和部隊,死了幾十個人,美國派最精銳的游騎兵過去抓人,就有了《黑鷹墜落》里的那一段,摔了兩架飛機,死了19個人。后來美軍尸體被人拖著游街,全世界引發軒然大波,克林頓覺得不能再丟人丟下去了,所以就趕緊收拾走了。
這事其實可以看作是警察任務,如果硬說是入侵不太有道理。
然后是科索沃戰爭,這個太復雜了,將來我專門來講吧。
隨后的第二次海灣戰爭就是純粹的侵略,美國只是說發現了洗衣粉,就把伊拉克給打了,誰都沒得洗。
這場戰爭不僅遭到俄羅斯和中國的反對,美國在歐盟的小伙伴也反對它,德法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反對美國,尤其是德國,由于德法俄三國反對太激烈,布什把普京-施羅德,就是當時的德國總理,和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稱為“老狐貍軸心”,阿拉伯國家就不用說了。
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宣稱,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由于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違反了國際法。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譴責該軍事行動,認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奧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土耳其禁止美軍通過其領土向伊拉克北部發動進攻,沙特阿拉伯禁止美軍導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
我現在也記得當初德國總統施羅德和普京站在一起反對美國進攻伊拉克,可是美國當時應該是實力巔峰時期,當然不會理會他們,堅決地就把伊拉克給打了。
打了伊拉克之后,美國國內外的意見都很大,馬特達蒙還拍了一部電影,叫《綠區》,專門揭露這事,電影里美國大兵們一開始確實是認真地在找生化武器,越找越迷惑,慢慢明白了,什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純粹扯淡,政治家騙人的玩意兒。
后來美國為了平息大家的爭議,又放出來大量薩達姆的黑料,比如“薩達姆家族極其奢侈”“薩達姆的大兒子把大學生喂了獅子”等等。不過沒啥用,美國國內反戰氛圍濃重,奧巴馬參加大選時,一個最重要的主張就是把美軍從伊拉克撤出來,歐洲也在布什訪問的時候爆發過大規??棺h游行,包括英國在內。
美國國內在華盛頓、芝加哥、舊金山、紐約都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全美幾天之內就抓起來幾千鬧事的老百姓。
可見戰爭不正義,不僅外國有意見,自己老百姓也看不下去。
最近的大規模戰爭,無疑是阿富汗。
有一說一,如果咱們國家被那樣打一下,咱們也得打過去,而且美國報復阿富汗這事也得到了幾乎全世界的支持,包括俄羅斯的極力支持。我之前講過,阿富汗是個內陸國,美國想打阿富汗需要路基機場。
小布什他們正在愁怎么解決,普京跳出來,自告奮勇地說要去說服中亞那幾個斯坦,讓他們提供機場,盡管這事遭到了俄國政府高層的一致反對,尤其是軍方和克格勃那伙人,他們天生仇美,覺得這事根本沒必要管。
為此,普京把這幾個不服的,拉去了他在索契山峰頂上的別墅里單練,費盡千辛萬苦,終于說服了他們幫助美國,把塔吉克斯坦的幾個機場租給美國用于轟炸阿富汗。
我們把這些戰爭綜合在一起就能看出來一個規律。
打仗這事算不算入侵,主要得看理由是否充足。大概可以分成三級:
1、最強的無疑是聯合國授權過的,聯合國的本質其實是個元老院,如果某次進攻被聯合國授權了,那無疑是五大善人都點頭了的,正義性問題不大。第一次海灣戰爭就是聯合國授權的,所以沒啥問題,第二次沒授權,遭到全世界反對。
2、其次是別的國家的合法政府請求支援的,前段時間哈薩克斯坦發生動蕩,請求俄羅斯出兵解決,這也沒啥問題,包括美國在內也無話可說。
3、如果啥都沒有,那就只能自己找理由,這個理由最好讓大家都信服,而且最好是那種“只針對特定國家或者地區”,不能讓其他人覺得“弄不好連我也打了”。
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為啥遭到抵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動戰爭的理由是個“口袋罪”,按照美國的邏輯,他可以把所有國家都打一遍,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說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你咋證明你沒有?這時候你最好真有,否則就完蛋了。
可見,美俄發動戰爭,最大的差別其實不是有沒有被指責,美國也經常挨罵。
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經濟制裁”,罵美國的不少,但是沒人能制裁美國。因為大家都離不開兩樣東西,美國的貨幣和技術。全世界都可以離開俄羅斯的資源,卻離不開美國那堆高科技公司。
不過美國也不是完全沒被制裁過,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中東國家為了制裁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對石油進行減產,油價高漲,西方國家極其痛苦,美國那邊排大隊等著加油。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率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率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這事后來促成了薄皮日本車的崛起,因為他們的車比較省油。不出意外,這次俄烏沖突,必然也會導致全世界在新能源問題上加速研發。
那俄羅斯這次為啥遭到幾乎整個西方的抵制呢?
很多人說他們就是看俄羅斯不爽,覺得好欺負。
這也有點道理,不過不是全部,還是那句話,咱們要找找更加深刻的道理。
畢竟俄羅斯這些年也沒少打仗,比如打過車臣,打過格魯吉亞,2014年也出兵過克里米亞,甚至前幾天還出兵哈薩克斯坦,那幾次國際上也都有人罵,但是遠遠不及這次嚴重。
這次真的是把大家都給惹到了。眾所周知,德國跟俄國的關系是很密切的,最近幾十年來,德國歷任總理對俄國的態度簡直親密得不像樣,但是這次下了狠手,寧愿自傷800也要傷一下俄羅斯,這就很魔幻了,為啥這么瘋?
為啥?
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沒安全感了。
或者說,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深層次理由讓大家徹底沒了安全感,跟美國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差不多,擺在明面上的戰爭理由本質都是“口袋罪”,美國說別的國家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后打過去了,俄羅斯說別的國家有納粹,然后也打過去了,用你那幾個理由,能把半個歐洲打一遍,現在人人自危。而深層次的原因更能把大家打一圈。
再把那張圖放上來,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說俄羅斯鄰居加入北約就很欠揍,那很明顯土耳其最欠揍,這個國家很早就加入了北約,現在還放著北約的導彈和核彈,這次土耳其支持烏克蘭非常積極,很多無人機就是他們提供的。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尤其波羅的海三國,都可能被攻擊,芬蘭這種跟俄羅斯友好了幾十年的國家也坐不住了,最近也考慮公投加入北約。所以連瑞典和瑞士這種在國際政治上,似乎很少說話的國家也開始援助烏克蘭。韓國也怒了,宣布對俄羅斯出口管制,畢竟他們家真擺著薩德。
這些國家不一定有多正義感,可能只是慌了?;蛘哒f,他們根本沒有正義感,只是在擔心自己而已。
而且普京明顯判斷失誤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他應該以為這次會跟捷克那次類似,特種部隊空降,抓住演員,讓演員宣布自己犯了錯誤,要求接受批評,并且對全世界承認俄軍打過來,并不是侵略,而是自己請求他們過來鎮壓本國“新納粹”的。這樣烏克蘭全國放棄抵抗,俄羅斯順勢解決問題。
如果是那樣,烏克蘭事件就成了"大毛二毛和諧相處的家務事"了,外人都是牛鬼蛇神,摻合啥?
倒霉的是,這次俄國的行動完全被美國知道了,當拜登說俄國馬上進攻烏克蘭的時候,全世界沒幾個人覺得他是認真的,撤僑的都沒幾個。不過演員應該是私下里問過消息來源的,知道沒開玩笑。
正好俄羅斯的"空降斬首"屬于常規操作,用的次數太多了,被預判了,導致戰爭一開始沒把演員拿住,這下就麻煩了,事情往科威特那時的方向演變了。
科威特當時被薩達姆的女婿占領后,王室跑去聯合國求救,一般來說世界上哪天都有人倒霉,哪天都有人去求助,不過科威特正好價值比較明顯,而且超級有錢,可以支付戰爭軍費,所以美國帶了幾十萬人真刀真槍去打了。
到此為止,"大毛二毛家務事"徹底演變成了兩國交鋒,恰好這事又通過社交媒體引發了全歐洲的反響,老百姓逼著政客們表態,事情越來越沒法收拾。
而且演員總統最近干起來自己的老本行非常有心得,不斷地放送各種反應烏克蘭人民奮起反抗的英勇事跡,甚至不惜制造大量的偽新聞。頂住了第一輪進攻后,向西方傳遞了一個消息,大家覺得他和他的小弟不是廢物,還有利用價值,不是送人頭,于是各種支援就上來了。
大家看出來了吧,國家被進攻后,到底是不是"入侵",關鍵得看"手續"是否齊全,邏輯是否說得通,要有特別合適的道理,不然很容易弄得沒法控制。
大家還可以想一個問題,“搞崩俄國”對于美國有一點好處,對于其他大部分國家,尤其歐洲國家那是真的一點好處都沒,巨額的貿易搞不下去了,今年開始可能面臨著巨大的能源開支,俄國發瘋了整個歐洲都危險,那為啥歐洲還要堅決制裁俄羅斯呢?就不能現實點?堅決不落入美國的圈套?
主要是俄羅斯在道義上確實給別人留下了發揮的余地,讓所有國家人人自危,很多人能理解俄國,但是不能贊成俄國,最后在洶涌的民意下低頭。
“社交戰爭”對民主國家影響真的是特別大,政治家都得關注自己選區老百姓的態度,現在的這種環境,不表態也會遭到圍攻,可能政治生涯就結束了。
接下來大量的西方公司會退出俄羅斯,這是典型的雙輸,這些跨國公司損失了利潤,俄羅斯可能會在貨幣暴跌后,迎來百萬失業,這部分人沒錢了,不消費,會進一步造成別人失業,整個經濟螺旋式坍塌。
可是沒辦法,那些西方公司都不敢面對洶涌而來的民意,要在民眾針對自己之前把自己摘干凈。大家記得之前有些藝人出事后,代言公司集中解約的事吧,其實是一碼事。
俄國接下來的日子會比大家想象的難得多,推在戰前經濟已經碰上了巨大的問題,這次直接蒸發了十幾萬億美元計價的資產,接下來的制裁還會導致無數公司倒閉,失業,通貨膨脹,經濟下滑等等。
就算打下烏克蘭,也占不到啥便宜,烏克蘭比俄羅斯都窮,俄羅斯窮了十來年,人均GDP依舊比烏克蘭高得多。就算贏了,也沒法從烏克蘭身上榨出幾滴油。如果俄國戰敗了,后果不敢想象。
所以說現在很多人關注的戰爭本身,可能是俄羅斯未來需要面對的一系列問題中比較小的,俄羅斯的真正問題是戰后怎么收場。
這倒是讓我重新理解了孔夫子的那句話,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名”和“事”本來扯不上關系,不過人心向背,最終會影響資源投放,美國在兩次海灣戰爭中的表現其實也挺能說明問題的,第一次是聯合國授意,幾十萬人上下同心,各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美國的巔峰狀態在那次戰爭中徹底確立下來,一掃越戰后的頹廢狀態。
但是第二次戰爭就狀態全無,盟友使絆子,自己國內反對聲一片,在伊拉克頻繁受攻擊,問題也解決不了,最后花錢無數,依舊沒擺平那個爛攤子,灰頭土臉地撤了。
可能有人覺得我太幼稚,可以看看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用了大量的篇幅論證“正義性”和“進步性”,強調只有戰爭是正義的,才會有“國際援助力量”,毛主席甚至認為,中國最終能取得持久戰的勝利,是因為“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 。
還有“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于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性和大國的條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并等候國際的援助 。”
這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無論做啥事都要站在道義一邊,至少看起來是在道義的一邊,可以免去很多麻煩。這些年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很少摻和別的國家的爛事,埋頭賺錢啥都不問,不過今后肯定是越來越難,要不斷依賴處理那些復雜事務的智慧。
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