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青少年熬夜玩手機易致憂郁、低自尊
2022-04-21 08:49:30科學技術405
臺灣《中時電子報》刊文稱,不少青少年喜歡熬夜玩手機,除了缺少睡眠,心理健康也可能會出現問題。近日,一項首次針對夜間使用手機行為與使用者心理健康相關性的研究指出,熬夜玩手機會降低人的自尊和因應能力,甚至會增加憂郁情緒。
文章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Murdoch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歷時4年,跟蹤研究了1101名13至16歲的學生,觀察他們夜間使用手機行為、睡眠行為及健康狀況變化之間的關系。
研究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夜間使用手機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正相關”,且睡眠行為的變化,會進一步增加憂郁情緒,并降低自尊和因應能力。
某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女士表示,美國馬薩諸塞州橋水州立大學(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在2014年曾對642名大一“新鮮人”做過研究,8成學生表示,當父母以為他們入睡后,他們會平均每晚花1至2小時玩手機。常熬夜的學生當中,高達42%表示自己受憂郁癥所苦。
一家療養院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女士說,青少年連續使用手機的原因,主要為玩游戲和瀏覽社交網站。她呼吁家長適當提醒孩子維持正常作息的必要性,因為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一旦睡眠狀況被改變,會影響身心健康。
葉女士補充說,手機現已是青少年和朋友聯系感情的重要工具,父母不需要阻止孩子使用,但要傳達正確的使用觀念,例如在購買前定好使用規范,包括每天使用時間上限、做完功課才能玩等,自己也必須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