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TA,一定讓TA學會理財
掌握正確的理財姿勢,是大部分普通人致富的唯一途徑。
01
前幾天我在群里做過一個小調查,問:
大家有沒有向親友推薦過理財的知識、勸人理財的經歷?如果有,對方是什么反應?
我向來不看好普通人對這個話題的接受度,但結果比我想象中還“慘烈”,絕大部分人,答:碰壁,惹了一鼻子灰。
摘錄幾個小伙伴的回答。
A:晚上給我閨蜜推薦,她問我:你覺得我很缺錢嗎?然后一笑了之。
B:絕大部分都認為是傳銷,讓我小心。
C:我推薦了3個人。
第一個,覺得很有必要學習……可是她家的經濟做不了主,老公不讓她學。
第二個,她說千萬別炒股,與其拿錢學習,不如拿錢給她,她教我。最后我給她看了課程,她回我,等我學會了明年幫她炒股,給她賺50%她就信了/笑哭。
第三個,送她課程都不學,沒空,要帶孩子,沒錢。還有一個認為我是搞傳銷的。
D:異樣眼神和爭論,錢少理財投資不靠譜……你說服的可能性小,損耗的成本卻非常大。
E:一部分人反饋說自己沒錢可以理;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沒這個智商;一部人持有觀望態度,覺得基金、股票都是騙人的。所以還沒有遇到過真正對理財感興趣的。
(認為自己沒這個智商的,是真的智商不夠……)
最狠的是這兩個:
這個:
跟我閨蜜說過21天的,她沒興趣。我老公撞見我看《聰明的投資者》,他說如果這本書有用的話,大家都發財了!
以及:
我向剛上大學的侄子推薦理財的書,他覺得自己剛上大學,理財不切實際。要賺錢很難。如果學習能夠賺很多錢,人人都是有錢人了。
如果xx能夠賺錢,那人人都是有錢人了,所以xx是沒有用的。
如果上學能夠賺錢,那人人都是有錢人了,所以上學是沒有用的?
02
不過,說回來,你想讓那些打心里討厭理財、對理財有偏見的人,去接受理財,確實是個臟活、累活。
厄普頓•辛克萊曾說:“讓人們去理解那些跟他們的利益沖突的事情是很難的。”這個在行為心理學上叫“確認偏誤”,人性也。
有人懷抱志向要“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的人就想“洗臉刷牙打dota”;有人堅信“千金散盡還復來”,有人“理財悶聲發大財”……
人們堅信自己是對的,自己看到的才是事實。
舊教會堅稱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后人們接受了“日心說”;再之后,大家發現,我靠,被大家捧上天的太陽,也只是一顆普通的恒星而已!
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第一大V管仲同學,就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正反兩方的證據我們都要考察、辨證。
03
比方說,“我們是不是應該理財?”這個話題,分為正反兩方:應該,和不應該。各位讀者大都屬于正方,并且對此深信不疑。
而反方也有反方的立場。
常見的反方論點
1:為什么一定要理財,不理財就不能發財了嗎?
能。
也有人不理財就發達了的。
比如馬云、馬化騰們。
層次再低一點,像中國上市公司的那些創始人和原始股東,也成為了富豪。
他們的特點是:都有自己的事業,而且非常成功。
所以,如果你能創立自己偉大的事業,那么理財那點“小錢”確實無足掛齒!
但是,且慢!這些創立了大事業的人,不僅有過人的才干,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很多時候還需要運氣和時機。
對比某些人,那種天天刷朋友圈、追劇、抱怨社會的德行,還創立事業?
在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大陸公司一共約4000家,以每家平均10個原始大股東的比例計算,這幫“天子驕子”的數量級大約是4萬人。占人口比例0.0029%。
看不上理財那點小錢的你,是在創立自己的事業嗎?你能成為這0.0029%嗎?
04
反方論點2:都說炒股七虧二平一賺,我二叔的大舅的三表哥炒股虧了幾百萬,理財也有虧錢的!
是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很多新手,不經過學習就沖進市場,對于這些做決策不過大腦、把股市當提款機的人,我的反應都是:“虧死活該!”
人們學習游泳,有教練;開車上路,有駕校;職場技能,有藍翔技校……
讀書時代,連戀愛牽手這種羞羞噠的事情,男生都需要查資料、向前輩取經……
為什么到了股票上,到了投資這種復雜系統上,這種事關大量錢財的問題上,卻如此輕率呢?
是誰給你勇氣覺得自己戰無不勝的,梁靜茹嗎!!
巴菲特說,牛市是大部分普通投資者虧損的唯一原因。
在我看來,這是外部因素。
理財的姿勢不對,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國的股民已達到1.2億,即便是七虧二平一賺,也代表有1200萬人是在股票里賺了錢的,這已經超過了葡萄牙的人口。你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成為這1200萬中的一員。
05
反方論點3:我現在錢少,不需要理財!
錯。
不是錢多才要理財,而是理了財才會錢多。在我看來,當你擁有1萬元以上閑置資金就應該開始理財。
最后的結論是:
理財不是唯一的致富途徑,也不是只要理財就能賺到錢。
但,掌握正確的理財姿勢,善用復利的力量,是大部分普通人致富的唯一途徑。
06
寫這篇文章,并不是鼓動大家去勸別人理財。
正如前文所說,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臟活累活。
我自己也只勸過至親,其他人,死活又與我何干呢。
畢竟,大家都很忙的。
不過,如果你曾經被朋友建議學理財,那請一定好好珍惜TA。
因為愛你,所以勸你理財。
當金融學院教的“市場有效”理論每每犯蠢,幫助實踐投資者們屢屢大賺的時候,心機老頭巴菲特說過一句:“從利益的角度,我認為應該資助金融學院繼續這種傻逼教育。”
勸你別理財,是我隱藏最深的惡毒。
你放心,無論如何宣傳,理財永遠是一件小眾的事情。
正是因為大部分人不理財,參與理財的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