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5333"></em>
<form id="r5333"></form><form id="r5333"></form>

<form id="r5333"></form>
<address id="r5333"><form id="r5333"></form></address>

<form id="r5333"></form>

    <noframes id="r5333">

      940百科知識

      首頁  文章資訊  雜文亂燉

      雜文亂燉

      劉墉:婚姻里,男人是風箏,女人是線

      2022-04-16 10:04:13雜文亂燉570

       劉墉:婚姻里,男人是風箏,女人是線

      有個朋友,失業了好一陣子,全靠老婆工作,支撐家計。

      最近,他找到了工作,應該是苦盡甘來,沒想到為了一點小事,兩口子反而大吵一架,鬧離婚。“苦日子都過了,現在應該甜了,為什么反而吵架呢?”我不得不出面調解。“都是她??!我趕著去上班,托她把我的薪水支票存到銀行。”

      做丈夫的說:“就那么幾分鐘的事,她居然說沒空。”

      “我是沒空??!”太太臉一板,“他明明知道我沒空,公交車馬上到了,我怎么能有空?”嘆口氣,“唉!我還跟他說,你把支票放著,我明天有空再去存,他居然就火了,您說,他是不是不講理?”

      “是這么一回事嗎?”我轉頭看那丈夫。他沒答話。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好啦!好啦!”我起身,送他們出去,又找個借口,把丈夫留下,先瞎扯了一陣,看他情緒平復了,再婉轉地問:“我看你一定不是只為了存錢那么一點小事,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

      “沒有!真的沒有,就只為了存錢的事。”

      “你要存多少錢???那么急?”他說出數目,嚇我一跳,“這么多??!真沒想到。”

      “是??!因為我特別賣力,有獎金,加上中午不休息,有加班費。”

      “你賺這么多,她應該高興??!”我說。

      “是??!可是您知道嗎?她連看都沒看,也根本不知道我這么辛苦,賺了這么多,經過這段賦閑,我再出發,我在拼命??!”

      突然間我懂了。他那天是興高采烈地希望“秀”給太太看,不是真要太太去存,偏偏太太連支票都沒有看一眼,使他熱臉貼上冷屁股,所以生氣。

      我笑了,拍拍他:“原來你是要表現給她看,對不對?”

      有個老同學,從小“冰雪聰明”,能力過人。臺大醫學院畢業二十年,不但有了自己的診所,而且一天天擴大,現在已經擁有兩家醫院,請了一幫醫生。

      有時候到他醫院,看他指揮那些美國醫生,覺得他真威風??墒侵灰纤能?,就發現他不那么威風了。幾乎每一次,從上車,他就會開始怨他太太。說太太對他管教太嚴,既不準他使用按摩浴缸,說泡太久會傷身;又不準他燒壁爐,說會把鋼琴烤壞。

      當他怨太太的時候,我覺得面對的不是“院長”,倒像是聽個小朋友在怨他媽媽。

      所以我都管“他太太”叫“他媽媽”,明明是我要跟他打球,卻必定打電話跟“他媽媽”約,因為他的時間由“他媽媽”操控,他說的不算,反而“他媽媽”說了算。

      “他媽媽”其實年輕漂亮,對人客氣極了,完全不是兇婆娘的樣子。只是細細觀察,可以知道他的能力,多半透過他的太太才能完全發揮。

      他的醫院由他太太管賬,他的工作由太太在后面推動。早上太太一邊化妝,據說還一邊對床上的他作精神訓話。

      接著,兩口子一起出發,把事業經營得蒸蒸日上。

      我又發現,他雖然常怨他太太,其實對他的太太是又怕又愛,哪怕心里有愛,卻又愛得害怕。

      我也猜想,他如果沒有“他媽媽”的激勵,就不容易有今天的成就。

      名導演李安的太太林惠嘉,大概也是這么一位“媽媽”。

      在紐約法拉盛的演講會上,林惠嘉說“李安是我最小的兒子”??刹皇菃?!從他們認識,林惠嘉就扮演最佳的聽眾,后來李安轉學到紐約,兩個人總要通很長的長途電話。

      林惠嘉說得好――“我和李安的認識與在一起,真沒有什么羅曼蒂克,我唯一做的,就是聽李安說從小到大,發生的每一件事。”

      當李安賦閑在家的六年間,林惠嘉也像對孩子一樣,她一個人出去工作,讓李安自己在家思考、在家用功。鼓勵他再出發,好像激勵個重考的孩子。

      林惠嘉還說,現在李安到外面拍片,回到紐約的時候,無論多早或多晚,即使公司安排車子接送,林惠嘉都盡可能自己開車去接李安,因為這段時間對他們非常重要。

      于是我想,在車上也一定有個像孩子般的大導演,忙不迭地,絮絮叨叨地對老婆述說外面的一切。然后,聽老婆的贊美,也聽老婆的教誨。

      怪不得李安的《臥虎藏龍》沒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時,有記者問李安的感想,李安很妙地回了一句:“很想快點回家被老婆罵一罵。”

      看丘宏義寫的《吳大猷傳》。這位阻止蔣介石發展核武,造就出李政道、楊振寧的“中國物理學之父”,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他最不為人知的情感生活。

      六十一歲那年,吳大猷遇到了二十四歲的吳吟之。

      突然之間,這位學者怔住了,感覺這女孩子的感覺那么熟悉,正如吳吟之所說――“他就覺得我是他家里的人……因為有人說我跟他媽媽長得有點像。”

      就這樣,吳吟之成為吳大猷的義女,放棄了原來屬于自己的社交天地,留在吳大猷身邊,一留就是三十多年。

      在這段時間,吳大猷教她英文,要她去學鋼琴、古典音樂。礙于人言可畏,吳吟之不能住在吳大猷家,但是,每次吳吟之晚上回到自己的家,吳大猷一定要追個電話,好像一刻也離不開她。

      尤其是生命中的最后幾年,據他們的好友詹景惠說,吳大猷對吳吟之的依賴,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有時候吳吟之的朋友來聊天,吳大猷就像個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旁邊,一坐幾個鐘頭。

      于是,我的眼前又浮起一個像李安夫妻的畫面,一個小女子,聽那世紀老人,述說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老人孑然一身在臺灣,背負著“中國物理學之父”和“中研院長”的重擔,可是更需要的卻是這個小女子的扶持、聆聽與陪伴。

      最感人的,是一九九八年,吳大猷帶吳吟之一起去廣東時,對她說的話――“把斷線的風箏拴在地上,使其能高揚的吟之,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幾個朋友聚會閑聊,談到為女兒找對象。

      “孝順娘的男孩子對太太會比較好。”不知是誰,冒出這么一句“老話”。卻聽另一頭有人哼了一聲:“你錯了!那是在他的娘死了之后。”

      大家都一驚,轉頭看她,只見那太太慢條斯理地繼續說:“要是他娘還活著,他一定聽娘的,不聽太太的;直到他娘死了,他才會把老婆當娘,開始聽老婆的。”

      “照你這么說,如果有一天他老婆也死了,怎么辦?”有人促狹地問。

      “那還不簡單?有女兒,他就聽女兒的;沒女兒,他只好再去找一個娘。”笑笑,“這就叫男人的‘三從’――在家從母,結婚從妻,妻死從女。”

      或許她這些像是玩笑的話,卻也說中許多男人的心吧!

      有些男人是樹,女人是藤;有些男人是藤,總要找一棵樹。也很可能男人都是樹,女人則像太陽,樹總要朝著太陽生長。

      所以許多男孩子,小時候聽媽媽的,做什么都為取悅媽媽;長大了,有了女朋友,什么都取悅女朋友;結婚了,女朋友成為太太,又什么都聽太太的,處處討太太歡心。

      如果不幸,太太早死,那男人確實可能就像吳大猷,守著女兒,守著那個太太般的女兒。

      吳大猷說得不錯,男人是風箏。

      看來多么高不可及的風箏,都有一根細細的線,偷偷地牽在一個女人的手里。

      沒了那只柔弱的手,風箏就飛不起來;斷了那根線,風箏就將墜毀。

      欧美精品18vide0sex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