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元加息總會帶崩很多國家?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這個段子沒,說是一個美國人,在2014年拿著100萬美元到了中國,拿出50萬美元買套房子,剩下50萬吃喝玩樂,等到2017年玩得差不多了,于是把房子賣掉,房價已經翻倍,帶著100萬美元離開中國,白吃白喝了三年。
不知道這個段子是不是真的,不過現實中這種操作卻很常見。事實上美國人也沒少這么干,只是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吃喝玩樂。
那什么情況下會發生這事呢?
對,一般美國降息加息過程中就會發生這種事。
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美國降息周期的時候,去銀行貸款特別容易,然后很多人就去銀行貸款,把這些錢帶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因為發展中國家機會多嘛,可以投資工廠,也可以投資房地產。
一波投資下去,建廠雇工人,就跟現在的越南似的,熱火朝天,大家開始覺得,經濟這么好,是不是應該投資點房地產?
于是房價開始猛漲,房價上漲會吸引更多的人去投機,從銀行貸更多的款,房價進一步上漲。工廠一片熱火朝天,房地產欣欣向榮,
過一些年,等漲到高峰的時候,美國突然說是要加息,那些投資出去的美元就得回美國去了,于是高位套現,可不就把當地給收割了?拿著100萬美元到了某個發展中國家,可能帶著150萬離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等到這個國家的房地產和其他資產跌到底,美元下一個擴張周期又開始了,又有人拿著美元來投資了。
那為啥會發生這種事呢?
主要是全世界都奇缺美元。過去,現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
本來這個世界上并不需要一種貨幣天天給大家添麻煩,因為人類最早的時候根本沒有貨幣,以物易物嘛,你用山羊換我的棉布,貿易早于貨幣。
但是問題就出在,你需要我的棉布,但我不一定需要你的山羊 ,所以就得一個中間商品來解決需求不對稱的問題,歷史上貝殼、金子、銀子、銅都承擔過這個作用。
后來慢慢變成了荷蘭盾,然后是英鎊,現在是美元。
那可不可以不用美元呢?
當然可以,如果沙特正好需要我國100億的工業品,我國正好需要100億的沙特石油,那完全可以,可是世界上哪有這么正好的事,雙方的需求能這么切合。比如這段時間俄羅斯遭到制裁,很多小伙伴說,今后俄羅斯只進口中國的產品,中國進口俄羅斯的石油不就行了?
問題就出在這里,俄羅斯每年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車床、鉆油和挖礦設備等等,這些設備主要是德國、荷蘭還有美國才有,中國也是從他們那里進口,這也是為啥俄羅斯需要保持一定的外匯儲備,不然等到鉆油設備出了問題得不到維護,連油都挖不出來了。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
貨架上的商品中國的,工廠里的設備是德國的,實驗室的器材是美國的。
說的是商品中國基本啥都能生產,但是工業車床和設備還得依賴德國,實驗室里的高端設備主要是美國進口。俄羅斯接下來商品倒是問題不大,但是后兩樣比較麻煩。
專門查了下,中國現在可以生產90%的低端車床,中端60%,但是高端自給率不到10%,90%以上需要進口。
現在中國的問題是加工精度上太糙了,每個零件差一點,最后組合起來差了一代,很多高端設備國際上寧愿要二手日本貨都不要便宜的中國貨。所以俄羅斯在很長時間并不能真的擺脫全世界只依賴中國。
這個問題是幾乎全世界共同的問題,不可能只依賴一個國家,那你就得有美元儲備,而且多少錢也不嫌多。
以前講改革開放的時候就說過,我國當時非常非常窮,想生產點商品跟西方交換,就得更新生產設備,問題是設備我們自己又不會生產,就得從德國日本買,但是那些國家只收美元,我們只好賤賣國內石油和稀土換美元。
現在這種情況在中國有所緩解,畢竟我們有三萬億的外匯儲備,但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其他國家,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甚至我國這樣的大國,按理說不需要那么多美元了吧?事實上并不是,大家依舊缺美元,一堆企業都欠了一屁股美元債,甚至我國那堆破產邊緣的房地產公司,他們也欠了一堆美元債,他們借錢的利息非常高,動不動8%。
套路跟我上文說的是一致的,每次美元放水,美國資本家拿到錢之后,在美國國內沒啥投資機會,就跑去第三世界折騰,可以投資建廠,或者借給我國房地產公司套利。
就好像你從銀行4%的利率拿到錢,7%再借給別人,收中間3%的利差。這種事看著離譜,其實很常見,做買賣的人都知道,因為你想貸款也不一定能貸到,只能是從二道販子那里貸,人家就會收中介費。
大家注意到沒,前段時間恒大有一筆美元債到期還不上,鬧得滿城風雨,后來還是工作組進駐才解決,恒大他們就是從國外機構借了美元。
借了美元在央行換成人民幣,然后通過這些錢來買地,向上游企業買水泥蓋房等等,上游賣了水泥鋼筋賺了錢,給員工發了工資獎金,大家都高興,說不定也去買套房。
就這樣,熱鬧非凡,但是這種繁榮本質都是“債務驅動”,或者說“借錢投資”,債務到期后,如果可以借新還舊,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整體烈火烹油欣欣向榮,工程項目越來越大,工人工資越來越高,債務也越來越多。
只要美國那邊不加息縮表,美元多到隨意就可以貸到,大家都在賺錢,何樂而不為。
但是這種好日子沒法一直過下去,美國不可能一直這樣玩,隨著市場上美元越來越多,通貨膨脹高企,遲早得加息,美國一加息縮表,就會找欠他錢的人要債,或者債務到期不續借了。
假如你是一個房地產公司老總,你們公司欠了美國人的債,人家到期要收回去,不續貸了,問題是現在你們公司不但沒有錢,錢都在工程上,名義上身價幾十億,可事實上都是“賬面資產”,你已經把那些錢拿去買地雇人了,著急還錢的時候根本拿不出來。
這時候你只有兩個選擇。
想盡辦法到處找人籌錢,能借美元就借美元,借不到美元就借自己國家的貨幣,然后去銀行換美元。
問題是此時此刻大家情況都差不多,都著急還錢,你找別人借,別人還準備找你借呢,你得花比平時多得多的本幣才能買到美元,美元越來越貴,匯率不斷上升。
如果湊不夠,那就是另一條路,一個大家熟知的詞,叫“暴雷”。
欠錢不還在資本主義世界是大事,會引發整個市場的恐慌,導致整體信用評級下跌,不止你們公司今后別想借,其他公司一起受影響。
俄羅斯在1998年發生過一次債務違約,也就是欠西方的錢還不上,申請延期(不是不還,是延期),導致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俄國公司找西方借錢,利息是100%,也就是借一萬,得還兩萬,還不商量。
大家可能納悶,不借不就行了?可很多俄國公司是依賴國外進口設備的,一天都離不開美元,利息漲到這種程度,大批俄國公司倒閉。
這也是為啥前段時間恒大欠的美元債到期還不上,工作組迅速進駐解決,如果美元債暴雷,非常危險,不僅他們倒霉,中國一堆企業跟著一起倒霉。
這是美元進入生產環節的效果,如果美元進入的是股票和房市等資產領域,邏輯也差不多。
不僅如此,美元進入很多國家的時候,往往要先兌換成那個國家的貨幣,比如進入中國,就得換成人民幣流通,如果美元跑了,人民幣也少了,你是個企業主,急需一筆貸款,可能這個時候就貸不到了,弄不好就倒閉了。
現在大家明白了美元加息縮表有多可怕了吧,會硬生生打斷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之路,到處爛尾樓,美元走后遍地狼藉,更慘烈的是,美元的撤離把大家的信心也給帶走了。沒了信心之后,很多國家有錢人干脆把自己的房子賣掉,換成美元一起走了,結果經濟進一步萎縮。
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就是這么來的,某個國家有點錢,但不是特別有錢,最容易被熱錢洗劫。我國這些年很多操作,本質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爆發。
懂了這些,其實就能明白我國這兩年為啥這么積極地“去杠桿”,去杠桿的本質就是降負債,等到你欠別人的錢少了,哪天人家讓你還你才不至于還不上倒閉了。
現在的企業都是連在一起的,互相欠著錢,可能一個大公司挺不下去,借他錢的那一堆公司都跟著倒閉了。
那現在全世界就任由美元作惡?
是,也不是。
在最近這些年,確實沒啥辦法,誰讓大家都需要美元呢,國家拿到美元,就好像你拿到人民幣似的,可以消費、可以發展甚至可以救命。
別看俄羅斯整天叫板美國,他們找車臣人打仗,支付的依舊是美元,接下來購買挖礦所需的設備,也需要美元,倒也不一定他們自己直接買,可以通過第三國購買,但是美元是少不了的。中國資助非洲小國,拿的也是美元。
也正是因為美元這么重要,所以美國才能用這玩意折騰大家。
那美聯儲加息后,這些美元回美國之后去哪了呢?
這些錢本來就是通過貸款放出來的,到時候回了美國進了銀行就沒了。不僅全世界的美元回到了美國銀行,美國國內的美元也會有一部分回去,這樣市場上的美元就少了,美國人覺得這樣就能抑制通脹。當然了,加息是個過程,今天加點,明天加點,如果一次性加太多,可能會出大事。
到時候美國人手里的商品少了,買東西也少了,中國的出口數據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企業也可能更加艱難一些。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所以每次加息,最后都把整個世界整得雞飛狗跳。
那如果其他國家不希望美元回去,有什么辦法嗎?
也不難,各國也加息啊,你支付的利息高了,那些美元放你這里就能賺錢,可能就不回去了,至少能少回去一些。
當然了,有些國家加息也不大有用,比如俄羅斯最近加息到20%了,這就是“絕望式加息”,依舊好像沒啥用,因為大家徹底不知道怎么辦了,只想把硬通貨拿在手里,防止取不出來。
此外,加息會導致企業主非常艱難,因為現在的企業都是負債經營的,欠了銀行一屁股債務,每個月很大一部分成本就是給銀行的利息,銀行加息,他們的運營成本就會上升,疊加出口萎靡,苦上加苦。
那能不能降息呢?
降息則會加速美元流出,最后國家儲備美元都沒了,土耳其前段時間就干了這么個飚事,現在外匯儲備已經是負的了。很多企業急需西方的工業組件,去找銀行換美元也換不到,可能就經營不下去了?;蛘呷サ叵洛X莊借,那個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所以土耳其企業現在非常艱難。
相對來講,我國現在整體還是很保險的,畢竟我國有著巨大的外匯儲備,不會像韓國1998年那樣外匯耗盡后還不上別人錢,任由別人擺布。
當時韓國沒美元了,面臨大規模違約,違約后利息會飚上天,于是向世界銀行借錢,世界銀行倒是借錢了,但是條件極其苛刻,要求韓國開放市場,提高外資持股比例,三星就是在那時候大部分股票都被外資買走了。
這次美元加息后,美元大量從中國抽走以后,我們市場上的人民幣肯定就少了,為了防止通縮,我國可以降息保平安,外匯流走一部分也沒事,誰要我們外匯規模大呢。
放水規模很關鍵,如果放得多,可能會推高一些房價和股價,放得少那就那樣了。
今年肯定不好過,政府工作報告大家可以看看,基本就一件事,就是穩就業。而且經濟會議上說,“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是多年來最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是歷年最高。”
以往總說”今年是最艱難的一年“,疊加疫情、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上漲、美元加息,今年中國毫無疑問是2000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年。
為啥要保5.5%的經濟增長率呢?我前幾天看到一個測算,說是每1%的增長率,對應200萬就業人口,5.5%那就是1100萬。
接下來的事,我們只能是見招拆招,慢慢發展自己的內力和信用,就跟美英霸權交替似的,先別倒了,一直耗下去。
等到實力超過太多,并且我們的貨幣在全世界更大家認同的時候,大家自然會慢慢拋棄美元,只是這個時間會很長很長。
之前的文章講過,美國在1894年就成了世界第一強國,超越了老牌強國英國,但是直到1945年之后,它的貨幣加了一張黃金的虎皮,才坐穩第一把交椅。這還是有戰爭加持的情況下,不然時間更長。
而且很多人有個感覺,覺得軍力強貨幣就會硬,這個真不是,瑞士按理說絕對是個小國了,在過去百年里貨幣信用都超過絕大部分大國。蘇聯巔峰時期,大家也不愿意持有他的貨幣,甚至蘇聯國內,美元都比盧布硬得多,地下黑市里非常搶手。
由此看出,想超越美元,一方面得有軍力護航,另一方面確實需要做得比美元信用好,不要學習美元擺爛才行。如果讓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都意識到,自己持有人民幣能像當初持有美元一樣花出去,并且人民幣不會偷摸多印稀釋大家財富,那時候人民幣才能完成國際化。
美元為啥要跟黃金綁定?不就是當年承諾堅決不偷摸多印嘛。等到大家都習慣了美元,它就跟黃金解綁了。
這條路想也不用想會非常非常長,可能是我們有生之年系列,但是好消息是一旦走通了,別人想挑戰也需要很多很多年。
來源: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