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5333"></em>
<form id="r5333"></form><form id="r5333"></form>

<form id="r5333"></form>
<address id="r5333"><form id="r5333"></form></address>

<form id="r5333"></form>

    <noframes id="r5333">

      940百科知識

      首頁  文章資訊  新聞資訊

      文章資訊

      統一后的“臺灣特別行政區”是什么樣?

      黃朋2022-08-11 08:29:36新聞資訊135

      8月10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中國政府于1993年8月、2000年2月分別發表過《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全面系統闡述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

      這是時隔20多年,中國政府再次就臺灣問題發表白皮書。

      △臺北市街景

      臺北市街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臺灣要如何實現和平統一?統一后,臺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臺灣?

      這部最新版的臺灣問題白皮書首次公布了不少細節。

      臺灣如何實現和平統一?

      平等協商

      2000年和2022年的白皮書中都提到,要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2022年的白皮書在“爭取和平統一”之前加上了“愿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并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之后解釋說,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白皮書還表示,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后選擇。

      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

      協商的前提是什么?

      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

      在1993年、2000年和2022年發布的臺灣問題白皮書中,談及協商、談判、對話,一個中國這個前提三部白皮書都有提到,“九二共識”則是在2022年的白皮書中首次出現,且在全文中出現了4次。

      今年是“九二共識”30周年。“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就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協商的對象是誰?

      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

      推動由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的代表性人士開展民主協商,共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大計。

      協商的方式是什么?

      兩岸協商談判可以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方式可靈活多樣。

      統一后,臺灣實行什么樣的社會制度?

      未提及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臺

      在白皮書中,“一國兩制”的出現次數高達15次。

      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須面對大陸和臺灣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這一基本問題。“一國兩制”正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

      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共存、共同發展。

      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臺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

      兩岸同胞共同探索實施“兩制”臺灣方案,共同發展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確保臺灣長治久安。

      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臺灣同胞將在臺灣真正當家作主。

      三點值得一提。

      首先,臺灣可以成為“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是1993年白皮書中提及的,2022年的白皮書中為再次重申,但加上了“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

      其次,1993年和2000年白皮中均提及的“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臺”,在2022年的白皮書中并沒有出現。

      第三,白皮書還做出承諾,“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

      統一后,臺灣如何處理對外事務?

      首次明確外國可設領事機構

      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應有之義。

      目前,全世界有包括美國在內的181個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中國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也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

      以臺灣地區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問題為例:

      2009年至2016年,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中方連續8年對中國臺灣地區參與世衛大會作出特殊安排。

      但民進黨執政以來,將政治圖謀置于臺灣地區人民福祉之上,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臺灣地區參加世衛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

      在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后,臺灣又將如何處理對外事務?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首次明確,統一后,有關國家可以繼續同臺灣發展經濟、文化關系。

      經中國中央政府批準,外國可以在臺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和機構可以在臺灣設立辦事機構,有關國際公約可以在臺灣適用,有關國際會議可以在臺灣舉辦。

      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統一后,臺灣有何光明前景?

      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最新版臺灣問題的白皮書中列舉的數據已足以說明,兩岸和則兩利、合則雙贏。

      1978年兩岸貿易額僅有4600萬美元,2021年增長至3283.4億美元,增長了7000多倍;

      大陸連續21年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每年為臺灣帶來大量順差;

      大陸是臺商島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截至2021年底,臺商投資大陸項目共計123781個、實際投資額713.4億美元;

      1987年兩岸人員往來不足5萬人次,2019年約900萬人次。

      在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后,臺灣又會有何新的發展前景?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做出了這樣的展望:

      在經濟方面,臺灣經濟將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創新活力更加生機勃勃。

      在民生方面,長期困擾臺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眾多難題,可以在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中得到解決。臺灣財政收入盡可用于改善民生,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在文化方面,臺灣地域文化在中華文化根脈的滋養中更加枝繁葉茂、煥發光彩。兩岸同胞可以彌合因長期沒有統一而造成的隔閡,實現互利互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國際交往方面,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臺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一個偉大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此外,白皮書還明確承諾,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后,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欧美精品18vide0sex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