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要一個人熬過一些不為人知的苦難
01
下班高峰期,一個人去擠公交,與往常沒什么區別,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坐下,搖搖晃晃中一個奶奶站到我面前:
可以把座位讓給我嗎?
我拎著大包小包還拎著電腦,楞了一下,還是立馬起身把座位讓給了那個奶奶,我騰出一只手緊緊抓著扶手,好幾個急剎車差點讓我甩出去,自始至終,也沒聽見那個奶奶說過一句:姑娘,謝謝你。
讓座確實是一種美德,但法律也沒有規定,必須給別人讓座。
那一瞬間,心里泛起許多酸酸的泡泡,還未回神,便看見一位姑娘坐到了我旁邊的位置,眼睛紅紅的,好像是在和什么人打電話,時不時的“嗯”上幾句,她抬起頭想努力把眼淚忍住,可還是哭得稀里嘩啦的。
旁邊的人看她一會兒,又把頭轉了回去。
誰都不知道那個年輕的姑娘為什么而哭泣,也不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么樣的委屈,因為你不是她,所以你不明白她走過怎樣的路,在堅持什么,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痛?
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不過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塞林格在《麥田守望者》里說:
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
所以,總有一些疼痛需要你一個人獨自經歷,獨自承受。
02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沒有選擇的,所以只能逼著自己往前走。
大學畢業后,與相戀快要3年的男友分手,事業單位考試落榜,父母也不會再像上大學般每個月提供固定的生活費,就連平時喜歡的寫作也停了將近半年之久。
那個時候,狀態很長,時常半夜驚醒或者是整夜整夜的失眠,不知道自己要去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城市開始奮斗。
到了現在,我依舊沒有忘記那種感覺,一瞬間,忽而覺得自己無路可走。
最窮的時候,拿剩余的洗面奶當沐浴乳用,吃飯的時候不敢吃肉,租最便宜、但設施經常損壞的房子居住,劉海長了就自己用剪刀剪,卻還是鼓起勇氣對自己說:
你一定要挺過去,挺過去就是最好的現在。
在外人面前總裝作淡定從容,過得很好,卻只有自己一個獨處的時候,才明白那種小心翼翼和精疲力盡。
我們不知從何時起,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變得權衡糾結,變得有點不太像自己。
白巖松在《痛并快樂著》里說: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的戰爭。這種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
這種戰爭,注定單槍匹馬。
可不管你面對的再難,你也得努力走下去,你不去打敗生活,就只能被自己打敗。
03
還記得那部電影《風雨哈佛路》嗎?
影片講述了一個從小生活在美國貧民窟的女孩――麗斯。
麗斯從很小的時候,就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并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
麗斯15歲那一年,她的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則進入了收容所。因沒有父母的照料,年紀尚小的麗斯只能去流浪乞討,睡大街。
現實如泥潭般讓人深陷其中,看不到一絲光亮,但麗斯卻從未放棄過改變命運的希望,麗斯知曉,唯有讀書,才能去改變自己的現狀。
她用最真誠的態度和努力打動了高中的校長,為自己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后,在漫長的求學之路中,去克服大大小小的難關。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嘗試去申請各類獎學金,并靠著自己的堅持與奮斗獲得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
麗斯最后,邁著自信與微笑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貧困和辛苦從未阻止住麗斯想要變得更好的決心,她的人生因她的堅持而被改寫。
04
成長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荊棘,但你要披荊斬棘,勇敢向前。
無論你的起點和環境多么糟糕,你都必須走下去。
總不能怕黑就開燈,想念就聯系,疲憊就放空,被孤立就討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現在而蒙蔽雙眼,你終究是要長大的,最漆黑的那段路要自己走完。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里說: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后才能成長為大陸的一部分。
生活本來就是五味陳雜的,不管是什么滋味,都需要你親自去品嘗。
所以,你不必害怕,每個人都要親自熬過一些不為人知的苦難。
-END-
作者簡介:十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