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有哪些美食?
圖文無關
1、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鐘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里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2、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于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
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其中張關合渣是制作合渣火鍋的典型。張關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鎮“張關”而得名,是將合渣煮好后點鹵變得稍干,加鮮湯配豬肉、仔雞、雞蛋等做成鮮肉合渣、仔雞合渣、雞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鍋,尤以鎮上一位黃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為地道。
3、鲊廣椒炒臘肉
土家人喜食臘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鲊廣椒,也稱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將鲊廣椒在鍋中焙熟后與土家臘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澤微紅,酸辣味十分特別。
4、柏楊豆干
柏楊豆干因產于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柏楊豆干主要以優質地產大豆、龍洞灣泉水和若干種天然香料為原料,經過十幾道獨特工序加工而成。柏楊豆干色澤金黃,美味幽長,綿醇厚道,質地細膩,無論生食還是熱炒,五香還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無窮之感。
5、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其味鮮美,芳香撲鼻,松軟可口,老少皆宜。土家人做社飯不光是自家人吃,還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故有民諺說,“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別家的”,充分顯示出土家人淳樸、親和的民風。
6、土家炕洋芋
“洋芋”就是土豆。 吃洋芋有多種吃法,其中炕洋芋松泡味美??腿藖砹?,奉上一碗,作為飯前壓肚之食,是一種地道的土家風味食品。
7、來鳳皮蛋
無鉛松花皮蛋是來鳳縣傳統產品,利用來鳳本地麻鴨所產鴨蛋制作而成。制作工藝獨特,蛋清如玉,上有松柏葉狀花紋,俗稱松花,食之鮮嫩味美,余香滿口。
8、巴東五香豆腐干
巴東五香豆腐干,以選料講究,精工鹵制,顏色深黃,質細堅韌,五味俱全, 食之回味無窮而獨具特色。
巴東五香豆腐干起源于清代后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十九世紀中葉,巴東縣城信陵鎮已成為上四川、下湖廣的水陸通道,故開辦了四、五家豆腐干作坊,尤以顧家質量最優。
9、葵花年肉
相傳,年肉濫觴于一場戰亂。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軍隊攻入,土家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年飯,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日子會罹此大難,紛紛拋家舍業,拖兒帶女四散奔逃。部分逃進深山石洞的人雖然僥幸脫離了虎口,但飽受凍餒之苦。幸好有一長者于倉促中帶出了一大塊熟豬肉,于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這才和著眼淚熬過了這個凄惶的年關。戰亂平息后,為了記取這次血的教訓,土家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應蒸幾大塊熟肉,以防再次遭受類似的禍患。以后相沿成習,年肉便進入了土家人春節菜譜,是土家人春節期間筵席上的主菜。
10、薇菜燒臘肉
薇菜,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野生草本植物,俗稱貓兒蕨、蘭莖苔,用它來炒臘肉,色澤鮮艷,臘香味美。
11、神農溪刁子魚
巴東神農溪出產的刁子魚肉質細嫩、味美少刺,將它與姜絲、干椒、芝麻以及各種調味料一起用大火煸至皮脆里嫩,香辣無比,非常開胃。
12、莼菜口口脆
福寶山莼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鮮嫩可口,風味獨特,鮮脆、滑嫩如魚髓、瓊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