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檢驗真愛的好方法
文 十點君
上周,我身邊一對朋友結婚了,結婚前,他們談了四年的異地戀。
四年間,他們沒有過分手,也沒有過冷戰。兩人男才女貌,都曾有過不少追求者,為了防止誤會,他們各自戴了一枚戒指在中指上。
她說,異地戀其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艱難,只要女生不作,男生不花,彼此相互信任,終能修成正果。
大抵所有成功的異地戀,都是彼此懷揣堅定的信念,擁有等待的勇氣。
一路披荊斬棘,消除誘惑,在無數個寂寞的夜晚堅定地給予自己安全感,然后奮不顧身地來到對方身邊。
朱生豪&宋清如:十年異地,十年書信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更深切地愛你。”
這句話來自民國最會說情話的男人――朱生豪――寫給他愛人宋清如的情書。
很多人知道他們之間的甜蜜,卻不知他們也曾分居兩地,談了十年的異地戀。
宋清如與朱生豪
朱生豪出生在一個落魄的商人家庭,十多歲的時候父母雙亡,他便成了孤兒。從小就內向的他變得更加沉默,不愛說話的他把心緒全寄托在筆下。
而宋清如卻出身富貴之家,清秀嫻靜,是一位難得的佳人。
1932年,20歲的朱生豪在杭州之江大學讀大四。同年,21歲的宋清如拒絕了父母為她安排的婚事,考入了杭州之江。
他們在之江詩社里相遇,盡管兩人身世相差甚遠,但對詩詞共同的熱愛讓他們慢慢接近,對彼此心生情愫。他們互相分享詩歌,訴說心事,成為彼此最親密的人。
學生時代的宋清如
朱生豪23歲時,決定要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他告訴宋清如,這是給她的禮物。
宋清如畢業后,在湖州當老師,同時協助朱生豪做翻譯工作。
本來一切安好。兩年后,八月的一天,日軍突然制造事端,朱生豪來不及整理,連夜倉皇離開上海,開始了逃難的生活。
而宋清如則和家人去了四川。這一刻,他們開始了與彼此的異地戀,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別就是十年。
他們地理的距離在漸遠,而兩顆心的距離卻一直在靠近。他們將對彼此的思念寄托在每一個字里,每一封信都紀念著他們日益濃烈的感情。
朱生豪給宋清如寫的信
分別之后,兩人一直在給彼此寫信,對彼此的愛越來越濃。那個時代,車馬都很慢,沒收到信的朱生豪常常抱怨“這不要把我急死嗎?”
當他收到信后,則立馬精神抖擻:
我收到你的信,真快活......世上一切算的什么,只要有你。
對于朱生豪來說,他已經沒有了父母,宋清如是他唯一的親人。
而對于宋清如來說,這個男人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想擁有他在的未來。
據統計,朱生豪一生給宋清如寫了540封情書,大部分都寫在他們分開的時候。
情書在歲月中劃過,兩個人的愛情愈發濃烈堅定。
1942年,兩個人終于在上海相聚了,此刻,距他們相識已經過去十年了。
兩人在上海舉行了簡單的婚禮,這對有情人終于成為眷屬。
只要你會回來,那我就一直等。等你回來的那一天,我會穿上最喜歡的衣服,打扮得美美地去迎接你。
柏林墻:用28年等你一個擁抱
1961年,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德為了隔絕東德人民投向西德,在沿著邊界的位置建立了一面柏林墻。
而在設立柏林墻的前一天,在東柏林,一位叫邁克爾的醫生突然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得知了關于柏林墻的事情,朋友要他馬上回到西柏林去,他的妻子安麗娜在等他,如果不走,就來不及了。
他剛收拾完東西準備離開,突然一位大娘前來求助,她說她女兒難產,請他馬上出一趟急診。
他佯裝生病,但大娘卻跪下求他無論如何要救救她的孩子??吹綔I流滿面的大娘,邁爾克不忍心撇下他們不管,在猶豫了片刻后,轉身拿起了急救箱。
在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手術后,母子平安,此時已是凌晨三點,他立刻出門,卻看見軍隊已經將道路嚴嚴實實地封鎖了,鐵絲網擋在路中央,一切都晚了......
剛剛筑起的柏林墻
從此之后,邁爾克和妻子安麗娜之間隔了一道不破的墻,對方就在那一面,卻無法擁抱彼此。
眼看相見無期的邁爾克,為了不耽誤安麗娜的青春,含淚給她寫了一封分手信,讓她忘掉自己,開始新的生活。
邁爾克托自己一個外國朋友把信轉寄到妻子手里,幾經輾轉,他收到了妻子的回信,滿滿的憤怒:
邁爾克,難道你是個膽小鬼,要當愛情的逃兵嗎?一面墻,可以阻隔我們見面,但阻礙不了我們的愛情!
同時,安麗娜問她,是否記得他們曾經的愛情暗號:
當安麗娜還是學生的時候,邁爾克在學校當校醫,這對年輕人相愛,卻迫于學校規定無法公示。
于是,安麗娜借故來到醫務室,模仿“我愛你”的節奏,在桌子下面“篤、篤、篤”地敲三下。
邁爾克自然理會這三聲的意義,于是他也裝作不經意地在桌子上敲三下。
安麗娜在信中說到:即日起,每天早上八點,她都會來到咖啡廳門口的柏林墻下,敲響只有他們才懂的暗號。
當年等待安麗娜畢業,他們堅持了四年,而這一次,他們同樣選擇了堅持呢?
為了接近柏林墻,他辭去了醫生的職位,報考了警察,在他的努力和爭取下,他終于成為了一名柏林墻東邊的一名巡邏警察。
巡邏
第一天早上巡邏,他激動地守在咖啡廳門口的柏林墻下,就在手表指針指向八點的時候,他聽到了墻對面響起了三聲。
瞬間,邁爾克熱淚盈眶,他立刻從懷里掏出早已準備好的石頭,在墻上回敲了三下......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邁爾克和妻子每天早上八點都會悄悄相約在柏林墻下,敲響他們的暗號,不論刮風細雨,從未間斷。
28年后,德國統一,警戒線撤離。一天早上,邁爾克最后一次守在柏林墻東邊,在群眾的歡呼聲和吶喊聲中,一輛推土車開過,推到了柏林墻。
28年的等待后,邁爾克和安麗娜終于親眼見到了對方,他們一步步走近對方,雙眼含著淚水,緊緊擁抱在一起。
柏林墻倒塌后的擁吻
即使分開,即使你不在我身邊,你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你,我的人生將不再完整。
只要有你的支持和陪伴,為了那一天的到來,為了見到你時的一個擁抱,我愿意等。
楊絳:我只是錢鐘書的楊絳
說起二十世紀的模范夫妻,非錢鐘書楊絳夫妻莫屬。兩人的結合,就是對“才子佳人”最完美的解釋。
錢鐘書和楊絳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第一次見,錢鐘書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訂婚。”而楊絳回到:“我也沒有男朋友。”
還未畢業,他們便成婚,一起去了英國牛津大學,在牛津,他們生下了女兒錢媛。
楊絳一家三口
在楊絳眼里,家庭是最重要的,只有一個能夠對家人有責任心的人,才能擔得起大任。
錢鐘書熱愛并依戀楊絳,評價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然而,命運對楊絳并不溫柔。1997年,他們的女兒錢媛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已是深入骨髓的痛。
而一年后,錢鐘書也去世了,給楊絳留下了一句:“絳,好好里。”終于,相伴60多年的夫妻也分離了。
她心心念念的家,只剩下了她自己。
錢鐘書去世三年后,楊絳攬下了整理錢鐘書學術遺作的工作,幾麻袋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摸著他曾經用過的紙,仿佛還能感受到他的氣息。
2003年,92歲的楊絳已經從失去家人的哀痛中走了出來,她重新提筆,把一家人幸福美好的回憶寫下來,定格在書里――《我們仨》――以此來紀念錢鐘書和女兒錢媛。
許多人不知道,在楊絳年輕的時候,就有一個男生狂熱地暗戀著楊絳,他就是后來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
當錢鐘書去世后,費孝通又來到楊絳家里拜訪她。
盡管她不樂意,但礙于禮貌,楊絳接待了他。
當費孝通離開的時候,楊絳送他下樓,那時費孝通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楊絳說到:“上樓的路不好走,以后還是少來吧。”
楊絳一語雙關,委婉又堅決地拒絕了費孝通,讓他不要再來找自己。
楊絳曾經這樣說過:“我一生是錢鐘書生命中的楊絳。”
在她的愛情里,只許有錢鐘書一人,即使斯人已逝,也無人可以取代。
不管是有你在身邊的過去,還是你已離開的現在,或是你不在的未來,我都一如始終地愛你并且只愛你,這就是楊絳對錢鐘書的愛。
他們的愛情,已經超越生死。即使身處兩個世界,也要靠著愛的回憶將對方永遠留在身邊,仿佛對方從未走遠。
楊絳102歲的時候,有拍賣公司想要拍賣錢鐘書與楊絳的信札,楊絳堅決反對,她說:
書信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可以作為商品去交易?我已經100多歲,在思想上完全無法接受。
在楊絳的堅持之下,拍賣公司最終撤銷拍賣錢鐘書與楊絳的信札。
她不想讓她與錢鐘書之間最珍貴的回憶沾染了商業的味道,她要永遠保持那一份純凈,永遠將它們收藏。
去年5月25日凌晨,楊先生走了,享年105歲。“我們仨”終于團圓,老人家再也不用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了。
比“我愛你”更溫暖的,是“我等你”,“我愛你”只需一秒鐘,“我等你”卻是一輩子。
有一種愛情,是你回來,我就永遠等你,你不回來,我就永遠懷念你。
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四季如春;
我在北方的寒風里,大雪紛飛。
你在寂靜的世界里,永遠沉睡;
我在喧囂的凡世間,默默懷念。
即使相見之日遙遙無期,只要你在對岸等我,我一定會拼盡力氣來到你身邊。
因為,我只想要,有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