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蟲怎么繁殖飼養
在海洋中有一種叫做珊瑚蟲的低等動物,喜歡在水流快,溫度高的暖海地區生活,我們見到的珊瑚就是無數珊瑚蟲尸體腐爛以后,剩下的群體的“骨骼”。那么珊瑚蟲是什么呢?
珊瑚蟲是什么
珊瑚蟲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有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是群居動物。
珊瑚蟲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而珊瑚是珊瑚蟲的分泌物,構成珊瑚蟲的支撐結構。
珊瑚蟲的形態特征
珊瑚蟲身微小,口周圍長著許多小觸手,用來捕獲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們能夠吸收海水中礦物質來建造外殼,以保護身體。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呈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全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
軟珊瑚、角質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钌汉魇亲顬楹币姷?,是生長在死珊瑚上的珊瑚蟲。
珊瑚蟲的生活習性
珊瑚蟲一般以群體生活,每個個體之間以一種叫共肉的結構彼此相連,共肉部分能分泌角質或石灰質的外骨骼。珊瑚蟲的觸手很小,都長在口邊,海水經過消化腔時,其中的食物和鈣質都被它吸收。
珊瑚的群體骨骼式樣繁多,顏色各異。紅珊瑚像枝條勁發的小樹;石芝珊瑚像拔地而起的蘑菇;石腦珊瑚如同人的大腦;鹿角珊瑚似枝丫茂盛的鹿角;筒狀珊瑚像嵌在巖石上的喇叭,顏色有淺綠、橙黃、粉紅、藍、紫、褐、白。這些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珊瑚骨骼在海底構成了巧奪天工的水下花園。
珊瑚蟲體內有藻類植物和它共同生活,這些藻類靠珊瑚蟲排出的廢物生活,同時給珊瑚蟲提供氧氣。藻類植物需要陽光和溫暖的環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積的越高,越有利于藻類植物的生存。珊瑚一般生長在接近28 ℃的環境里,而該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比對光合作用的大 ,導致呼吸作用/光
合作用比率的下降, 特別是暴露在高溫的脅迫下, 凈光合產物也降低。
珊瑚蟲怎么繁殖飼養
在熱帶地區,珊瑚蟲繁殖迅速,生長快,老的不斷死去,新的不斷成長,骨骼也隨之增添擴大,積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為碩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島了。我國南海的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印度洋的馬爾代夫島、南太平洋的斐濟島以及聞名世界的大堡礁,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蟲建造的。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于海水中,有時亦發生在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于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體,能游動。數日至數周后固著于固定表面上發育為水螅型體。也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后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并生長,于是形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下的老水螅體死亡,但其骨骼仍留在群體上。